說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,從出生慢慢學會單字、詞語、句子開始,我們便可以與人溝通,但…隨著年齡的增長便會發現,溝通其實也是一門學問,可以使人快樂、悲傷、生氣。
但其實試想我們小時候,為何而溝通呢?最單純的便是為了可以與人產生連結,因此溝通不是告知,更非目的,而是一把開啟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鑰匙。
如果說語言影響我們的命運;倒不如說命運其實是嘴巴說出來的結果。說出什麼樣的語言,就會吸引來相似的回應,「給出去的一定會回到自己身上」。就如同好心會有好報一樣,當你給出正向的溝通,便會有良善的回饋;給出負面的,就會得到不好的反射。因此想與人產生什麼樣的關係往往也是因為這張嘴巴引起的。
書中提到的非暴力溝通四大步驟為觀察Observation、感受 Feelings、需要Needs、請求Requests
觀察(Observation也就是具體的說出自己看到什麼、 到什麼、感受到什麼,完全不夾帶個人偏見、價值觀與評斷。
其次是感受(Feeling)也就是當下「真正的」感受與過去曾經歷的一切無關。
第三是需要(Needs)也就是釐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,並將其具體需要告訴對方。
第四是提出請求(Request) 具體告訴對方,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,來滿足自己的需要。並且讓對方清楚知道,當他說「不」的時候,是可以獲得諒解的。
因此,別把自己鎖在悲傷、寂寞、孤獨的空間裡,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回人生原本就屬於我們的自在與快樂,並且發現我們其實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富饒。